这些话都在引导朱棣往朱高煦有不臣之心的方面去想。果然,朱棣听完后沉默不语,没过几天就让朱高煦就藩去了。至于杨溥在这段时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当时朱棣追究朱高炽迎驾迟到的罪过,杨溥挺身而出揽下了这个罪名,而代价就是他自己被朱棣压入诏狱关了十年,直到朱高炽即位后才被放出来,这也使得杨溥在永乐一朝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除了坚决维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杨士奇、杨溥二人在辅佐朱高炽的时候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针对朱高炽喜欢“诗词”,杨士奇便劝谏朱高炽,将这个当成一个小爱好就可以了,但是不可过分沉迷于此,以免玩物丧志。杨溥也曾因朱高炽夸赞汉文帝宽仁而将汉文帝的相关事迹进行收集分类,最后编纂成册呈给朱高炽,从而帮助朱高炽进一步理解汉文帝的“宽仁”。
3.国之栋梁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于北伐归途之中,朱高炽奉遗诏即位并改定明年为“洪熙元年”。然而朱高炽在位时间还不到一年,就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因病去世,随后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然而宣宗在位也只有十年的时间,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便因病去世。就这样,大明朝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接连失去两位最高统治者。不过别看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位时间短,然而他们却开创了大明朝乃至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仁宣之治”。当然“仁宣之治”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是“三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由于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位皇帝对“三杨”的信任,所以在仁宣两朝,“三杨”的地位得到提高并且全方面地参与了大明朝的各项政务之中,正所谓“仁宣之间,政在三杨”。可以说,“仁宣之治”中也倾注了“三杨”不少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