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特降诏旨,下诸路州县,比较上述里正衙前与乡户衙前,各具利弊奏闻,各随所便,另立条法,一定要让老百姓敢营生计。
废除衙前当然最好不过,可是,当时似乎还做不到。我们在《水浒传》里找不到镖局,生辰纲是由杨志亲自押送的,结果丢了,杨志的官也跟着丢了。邮局、托运,这些更不用说了,完全是一片空白;它们的业务,当时只能由百姓来承担。里正衙前或者乡户衙前,老百姓只能选择愿意接受哪种。司马光的方法,概括说,就是因地制宜。从奏札中我们看到,司马光对农民很有感情,他提出那些建议,固然是为国家长治久安,同时也是为农民的安居乐业。
076再争迩英又谈青苗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十七日,神宗御迩英阁听讲,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司马光,进读《资治通鉴》。十九日,神宗再御迩英阁,吕惠卿、王珪、司马光侍讲。
吕惠卿先讲,说:法不可不变,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的,“正月始和,垂于象魏(宫廷外的一对高大建筑,用以悬示法令)”即是;有五年一变的,“五载一巡狩”“考制度于方岳”即是;有一世一变的,“刑罚世轻世重”即是;有百世不变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即是。
前天,司马光说汉遵萧何之法就治,变了就乱,臣窃以为不然。惠帝废三族罪、妖言令、挟书律,文帝废收孥令,怎么能叫不变?武帝因穷兵黩武,奢淫厚敛,而盗贼起;宣帝因核定名实,而天下治;元帝因任用弘恭、石显,杀萧望之,而汉道衰,都不是因为变法与不变法。弊则必变,岂能坐视?《书》所谓“无作聪明,乱旧章”,是说不聪明却要强装,不是说旧章不可变。司马光的用意,大概决不枉然,必定因为国家近日多变革旧政,因此规讽,又因为臣制置三司条例及看详中书条例,所以发此议论。希望陛下细究司马光的话,若是,就应听从;若非,陛下也应告诉,不为隐匿。请召司马光诘问,使议论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