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训宜,礼训别,智训知,仁当何训?说者谓训觉、训人,皆非也。当合孔、孟言仁处,大概研穷之,二三岁得之,未晚也。
先生云:“吾四十岁以前读诵,五十以前研究其义,六十以前反覆紬绎,六十以后著书。”(著书不得已。)
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
释道所见偏,非不穷深极微也,至穷神知化,则不得与矣。
先生在经筵时,上服药。即日就医官问动止。天子方幼,建言选宫人四十以上者侍左右,所以远纷华、养心性。
尽己为忠,尽物为信。极言之,则尽己者尽己之性也,尽物者尽物之性也。信者,无伪而已,于天性有所损益,则为伪矣。《易·无妄》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动以天理故也。其大略如此,更须研究之,则自有得处。
韩文不可漫观,晚年所见尤高。
在天曰命,在人曰性。贵贱寿夭命也,仁义礼智亦命也。
动物有知,植物无知,其性自异,但赋形于天地,其理则一。
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
充实而有光辉,所谓修身见于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