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胃气”,在中医理论中泛指以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也就是说,胃气决定着人的生与死。对正常人来说,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体现;对病人而言,胃气则影响到康复能力。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无胃气呢?这就要看一个人是否有饥饿感。
婴儿饿了,就哇哇地哭,这就是饥饿感;小孩子饿了,就闹着要吃饭,这就是饥饿感;成年人早晨起来想吃东西,这就是饥饿感;病人病好点了,就有吃东西的欲望,这就是饥饿感。人能有饥饿感,就说明这个人是正常人、健康人,这也说明此人的胃气很好。
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气,只可养,不可伤。因此在诊断上要审察胃气,在治疗上要顾盼胃气,在养生上要调摄胃气。胃气强壮,则气血冲旺,五脏和调,精力充沛,病邪难侵,可祛病延年。
《黄帝内经》认为,胃以降为顺,就是胃在人体中具有肃降的功能。胃气是应该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气不往下降,就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这就叫作“胃不和则卧不安”。与此同时,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生血。“血变于胃”,胃将人体吸纳的精华变成血,母亲的乳汁其实就是血的变现,血是由食物的精华变成的,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母亲的血又变成了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