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读一篇有关古琴的文章,内引《唐国史补》中的一则故事说:“于頔司空尝令客弹琴。其嫂知音,听于帘下,曰:‘三分中一分筝声,二分琵琶声,绝无琴韵。’”我读之亦面有愧色矣。
写春联
临近年关,前几天看对面的办公室人们出出进进,很是热闹,是在写春联。写者是一位年长的女同志,已经退居二线了,毛笔字写得非常好,也是来者必应,态度和缓,因而就出现了排队写春联的热闹景观,我进去看了看,知道写者的苦,终于不好意思说话,就出来了。
小时候喜欢抄写文史方面的知识,到现在也有很深的印象,知道春联是楹联的一种,最早写在桃木上,《山海经》里有故事说桃木有辟邪的作用,用意似乎是明显的。世间的第一副春联是五代时后蜀的最后一任皇帝孟昶写的,写在桃木板上,挂在宫室两侧。他终究很有文采,大致看不上他人的造句,就亲自拟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实在很有些天下第一联的风范了。在桃木板上写春联的风气在宋代风行,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句子,描写了那时的气象;但也是在宋代,人们逐渐用纸张替代桃木板,桃符也被称作“春贴纸”了。到了明代,桃符才正式改称“春联”,关键是还受到了那个很有名的皇帝朱元璋的重视,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要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他要微服私访。更为有意思的是,他在微服私访的过程中,还亲自操刀给一位阉猪的人家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很有些伟人风采,平民情怀了,以后的毛泽东主席的以屁入诗的风度可堪比之。从此,神州大地,过年张贴春联的习俗就一直沿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