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知道在李善长等淮西集团当权的状况下,他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连连辞谢说:"换顶梁柱须要用大木,如用捆起的若干细木代替,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房子压垮的。"
朱元璋又问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等人如何?虽然刘基与杨宪交情很好,却没有因此说好话。他评论说:"杨宪虽有相才,但器量不够,当宰相者要'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万万不可义气用事。"至于江广洋,刘基说他心胸偏狭怕比杨宪还厉害。他评论胡惟庸,说胡若为相,好比驾车,他非但驾不好车,甚至会弄坏辕木。
品来论去,朱元璋最后说只好由刘基任相了。但刘基却一再说明自己的缺点,说他嫉恶如仇、性格偏激、脾气急躁,受不惯繁文缛节,深恐辜负了皇上的恩典。并说目前这几个人,实在没有很合适的丞相人选,但天下之大,何患无才,只要下功夫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最终还是觉得刘基过于苛求,求全责备,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任用了杨宪、江广洋、胡惟庸为相,结果正如刘基所料,都出了问题。刘基品评他人,不以恶己者为恶,不以亲己者为好,唯才是举,深谋远虑,洞明一切,可算得上奇才伟识。
刘基的治国理论与实践,从为民为君的角度出发,"仁"与"法"相辅相成,重视选拔、识别人才,取得了洪武早年较为清明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