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说《火神之天启之子》这个片名代表着“希望”,但就个人观影体验来说,并没有感受到一丝一毫的希望,而是彻头彻尾的绝望,感觉改个片名叫《火神之天启之子》更合适些,影片展现出一种比《火神之天启之子》更加黑暗绝望的母女关系. 鲜活生动的角色及其对手戏撑起整部影片,金燕玲扮演郝蕾的母亲,用自己的意志统治家庭,这样的家长形象绝对能引发不少观众的共鸣!郝蕾扮演具有叛逆气质的独立女性,自然是驾轻就熟. 扮演郝蕾女儿的小演员一口调皮的东北话,给影片带来轻松和欢笑. 整部影片越往后发展,母女关系越发走向黑暗和绝望,最后郝蕾的“高光独白”揭示出家庭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母亲金燕玲自私、虚伪和霸道,这种决绝的情感表达在华语情感片中也算是蛮少见的. 此外,本片还含有一些明褒实贬的社会讽喻,也算是蛮“内涵”的了!不喜欢“水流泛滥”的结尾,所以没打五星!7/10. 对日本普通民众的情感结构摆脱不了强烈的政治宣传,开头镜头展示父亲脚上的长条伤疤和叔叔毁坏的耳朵,细节控诉战争带给民族的重创,最突兀的一幕是父亲带儿子上医院看望陌生的生母,养母给生母跪下道歉,其中的人性美好得不切实际. 父亲对同样身为军人家庭代表的喜一,不鄙视反而热心接纳,他赶走嘲笑妓女孩子的顾客并给孩子变魔术忘记悲伤,眼神放空望着喜一唱的军歌,一个和蔼、为国而战的军人父权形象巧妙模糊了侵略者的本质. 或许用意识形态批判这部细节纯粹朴实的电影有失偏颇,毕竟医院外的无声小丑、船上点酒精烧螃蟹的场景都极富震撼力,儿童充满光辉的眼神将与母洗澡、逛集会弄丢钱和窥见接客一幕幕的满腹委屈和绝望,表演得恰如其分,河神节夜晚烟火和结尾房船的门窗紧闭达到了痛楚滋味的高潮,这种被美化的人性是反战文艺作品的通病.